每日观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全球IFA行业观察

全球IFA行业观察

举步维艰的银行,大起大落的证券,冰火两重天的基金,亟需转型的信托,再上台阶的保险?乱弹金融行业

 

近二十年来,中国金融业迅速发展,并给予实体经济以巨大的支撑。从14年开始,中国经济逐步开始进入转型期,金融业内的各子行业也同样开始出现了分化。而未来五年,这种分化估计将愈演愈烈。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期货、三方理财、小贷、P2P等行业,未来五年有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畅想一下。一家之言,仅代表笔者个人意见,欢迎各位读者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看银行业。

作为金融业中的巨无霸,银行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虽然不同的统计口径中数据不同,但是普遍认为银行业占整个金融总资产比重超过80%尤其在08年金融危机后的几年,银行作为货币和财政宽松的主力,资产膨胀速度非常快。可以说,2009-2011年,是银行业的黄金时期。那个阶段,银行业的利润增速普遍在20%以上,银行的员工收入稳定,年终红包很大,在银行工作被称为“金饭碗”。当时很多人都以在银行工作为荣,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毕业时的最佳就业方向就是银行。

但是,12年开始,银行业利润增速开始大幅下滑。信贷资产不良率开始上升,利润增幅下降到了个位数,这两年有些银行还出现了负增长。年终奖的红包越来越小,薪水涨幅受到了限制,员工离职率也有一定的上升。

16年,根据现在已经公布的银行年报,银行整体利润增速略有反弹。这和去年的个人住房信贷的膨胀有着密切关系。随着今年这方面频出限制政策,17年恐怕银行要找其他的利润增长点了。

由于银行业在金融业中的地位,它的发展趋势和宏观经济联系是相当紧密的。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若不能迅速走出低谷,则银行业也仍将维持现在的状态。增长率仍然会是个位数,有些年份甚至会出现负增长。

在银行内部,周期性更强的对公部门压力更大。而个人金融仍将是潜在的利润增长要素,各家银行仍然会在这方面进行比拼。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银行业工作的稳定性仍然会不错,也还会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只是过去那种傲视群雄的时代,起码未来五年将不再复见。

 

证券业则和银行业大相径庭。

证券业是强周期行业。我国的证券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当大行情来临,不需要做什么,业务就会蜂拥上门。而行情转入熊市,证券公司一般就门可罗雀,做什么工作都事倍功半。

从中国证券市场过去的发展来看,牛短熊长。十年一波大行情,而每波大行情结束之后,都需要数年的时间慢慢调整。15年的牛市来得快去的也快,虽然已经调整了一年多,现在仍难言见底。估计未来五年,市场会逐步探明底部。尽管无法预测下一次大行情何时来临,但是证券行业的发展应该还是相对乐观。

证券行业的三大支柱是经纪、资管和投行业务。其中,和个人理财更相关的是前两者。受到互联网证券的冲击之后,当前证券交易佣金率已经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准。不过,这样的环境才正为证券经纪人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

当下,证券经纪人们正在拉开档次。仍然只会打价格战的经纪人已经落伍,而会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和建议的经纪人,在竞争中逐渐占据上风。证券行业的经纪人也是比较喜欢新事物的一群人,由于行业本身牌照方面的优势,跨界服务最早的也是他们。这是独立理财师的一个重大的群体。

 

基金业则是“冰火两重天”的状态。

222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截至20171月底,中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9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6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共12家,保险资管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8.36万亿元。

而同样的时点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8048家。已备案私募基金47523只,认缴规模10.98万亿元,实缴规模8.40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8.05万人。

从数据上看,私募的实缴规模第一次超过了公募,这还是在公募基金的整体数据中包含货币基金的结果。

公募基金业这些年变化不大,在未来五年中,估计也不会有多大改变。而私募行业野蛮生长,规模膨胀迅速。从增速等方面来看,私募基金业在未来五年内再翻一倍,还是相当可能的。

虽然这其中良莠不齐,但是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行业,创造出的机会最多,挑战也最大。未来五年,这个行业将继续成为金融各子行业中的风口,各种创新将层出不穷。估计大获成功者将有之,铛锒入狱者也会有之。

各类基金必然成为未来中国人家庭资产配置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这个行业又是当前发展变化最快的行业,如果一个理财师对这个领域不愿多做了解的话,很难说未来能够满足自身客户的需求。

 

信托行业则可能将面临痛苦的转型。

“四万亿”财政政策一方面让银行业大为受益,另一方面则直接催生了信托行业的爆炸式发展。在将近十年中,是信托行业增长的黄金时代,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屡创新高,2016年末在16万亿元左右,约是2006年的46倍,年均增速达到了47%信托行业一度成为金融业人均收入最高的行业。

这是因为信托业填补了一个重要的空白。过去十年间,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很少高于7%,而很多高净值客户,对这个收益率不满意,又无法接受过高的风险。与此同时,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各地融资需求大增,银行无法完全填补这个空白。信托行业应运而起,占据了这部分市场。长期8-12%的年化收益率,比起银行理财产品优势很大。这既满足了高净值客户的需求,也满足了地方政府的融资饥渴。

但好景不长。随着中国经济整体下行,原有的项目风险逐步暴露,有部分信托项目已经开始不断展期,未来兑付的风险一触即发。而“资产荒”又至,没有新的好项目,信托计划也就无以为继。这是当下信托业面临的迷局。

其实,当前信托公司所做的业务,基本是一种投资理财产品而已,和真正意义上的“信托”完全不同。

《信托法》中所称的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在西方,信托是理财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由于信托伴随着财产权的转移,不可撤销信托有着规避遗产税、规避潜在的债务风险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婚姻中财产规划、家族企业架构设计、传承规划等方面

这个领域目前需求很大。由于国内这方面发展较慢,当下高净值客户的这类需求很多都在海外实行。不过,随着CRS的实行和国内信托业转型的要求,这方面国内有些信托公司已经开始迈出尝试的步伐。

这个领域在国内也比较新,而且与法律密不可分。当下,理财师与律师结合,为客户提供跨界服务,这已经有很多人在尝试,而且在实务中,具备了相当大的竞争优势。未来,这个领域大有可为。

 

保险业有可能再上一个台阶。

过去这些年来,保险是一个毁誉参半的行业。一方面,人们的确有保障自身风险的需求,而保险也的确帮助很多人达到了目的。另一方面,有部分保险代理人没有能够有效的维护客户的利益,导致整个行业声誉受损

但是,随着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富裕,保险需求仍然还是在大幅度增长的。从2013年起,保险行业进入了黄金时期,每年保费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2014年全行业原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2015年增长20%2016年增长27.5%,原保费收入超过了3万亿。未来五年,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行业再翻一倍规模是可以预期的。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中国的保险业仍然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保障功能以外,保险在财富传承中的优势也较为突出,保险能比较充分的实现财富所有人的传承意图,传承人可以决定传承时间、传承对象,被继承财富不会被家族外人窃取;资产转移至受益人名下,不提供公开查询,有利于保护隐私;避免遗产税和其他资产方式留存的税,实现合法避税目的;约束了受益人对财富的实际支配权,定期支取,实现有效传承。

15年开始,保险从业人员数量也开始飙升。到16年年中,全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已经超过700万人。据预测,今年保险行业从业人数也许将超过1000万人。这个行业已经成为了吸收就业的重镇。

不过,这么多从业人员,其中有超过一半是从业时间少于两年的。而且人一多,难免良莠不齐。这其中最优秀者,深得客户信赖,也足够专业,确实可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其创造价值。而也有很多人,不愿意思考,人云亦云,继续损害行业的名声。总体来讲,保险行业喜多于忧,也将是未来金融业发展比较乐观的子行业之一。大浪淘沙,这个行业中,只有能够坚持自身原则,以客户利益为中心,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财师,才能笑到最后。

 

期货行业也是未来数年内的朝阳行业。

很多人实际上对期货不是非常了解,只是听到道听途说,觉得期货风险大。其实不然。

期货这种衍生品,其最大价值在于对冲现货的风险,进行套期保值。而纯粹进行投机的话,自然会面临较大风险。

然而,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量化对冲行业,很多量化策略都是基于期货的。15年股指期货进行了很大的限制之后,采用股票对冲策略的机构基本消失了,很多机构都开始使用大宗商品量化策略。而从美国的经验来看,量化对冲基金在我国当前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

这个领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而随着证监会开始清理整顿打着“现货”旗号,行期货之实的交易所,整个期货行业未来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

未来五年,股指期货的限制迟早要完全放开,而无论是金融期货还是商品期货,新品种估计还会源源不断的涌现。迟早有一天,上海将取代伦敦、芝加哥和纽约,成为整个世界大宗商品定价的中心。

 

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经过了野蛮生长的过程,即将开始行业整合和转型。

这个行业过去数年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从汪静波创立诺亚财富开始,短短数年间,财富管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将出来。鼎盛时期,每个楼盘底商中,这些财富管理公司取代了房产中介,数量多到数不清。

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这几年的发展也借势于信托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昨天的文章中已经讨论过信托行业填补的市场空白。这个市场空白大到信托业自身已经来不及全部吞下,于是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作为信托产品销售的有效补充,悄然兴起。

早期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商业模式非常简单:产品端从信托公司批发产品,销售端雇佣理财师销售产品,自己则从中抽取点差。这个点差有的时候,甚至可以大到1%以上。蓬勃的地产业发展,旺盛的地方政府融资需求,提供了充足的信托产品供应。再加上巨大的市场理财需求,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因此,在短短3-5年时间里,诺亚、恒天、大唐、钜派等第一批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便直接走上了人生巅峰。

和信托行业面临的困难相同,“资产荒”的年代,产品越来越少,收益越来越低,点差越来越难赚。

这恰好是大型财富管理公司的机会。大型财富管理公司可以拿到中小型财富管理公司拿不到的产品,同样的产品可以拿到更好的价格。而且,它们还可以用香港保险、海外基金等产品补充自身的产品线。在这样的竞争中,中小型财富管理公司生存愈发困难。

估计未来五年中,行业的整合和转型将是主旋律。大型财富管理公司一方面通过兼并收购挖角等方式巩固并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将会从粗放式的销售转向精细化的真正财富管理。在未来的市场中,中型的财富管理公司将逐步消亡,可能市场中只会剩下最大的几家财富管理公司,和无数的独立理财师。

这个领域非常大。最后真能做大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甚至未必会比小银行的实力弱。这也会是未来数年内金融行业存在较大机会的子行业之一,有实力也有兴趣愿意接受挑战的理财师们可以考虑这个方向。

 

P2P行业有可能逐步走向消亡。

这不是危言耸听。和之前的那些行业都不同,P2P行业实质上针对的是整个金融链条上风险最大的一个部分。

P2P连接的是通过其他渠道借不到低利率资金的人和风险偏好很高,愿意以高风险博取高收益的人。但是,不幸的是,绝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也就是说,风险偏好很高,愿意以高风险博取高收益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不高的。而且,通过其他渠道借不到低利率资金的人,信用等级一般都不会很高,违约率很高。

故此,风险就直接局限了P2P行业的发展。

过去几年,P2P行业的野蛮生长,是通过高利率,将一些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不高的人拽了进来。这些人没有多少金融知识,很容易轻信别人。但是,经过了几年的时间,这些人要么已经倾家荡产,要么已经受到媒体和朋友的影响,变得难以说服。

此外,监管机构也有了180度的转弯。从开始阶段对P2P的鼓励,到中间问题部分暴露后的观望,再到跑路机构越来越多后的严厉监管,对于行业的限制措施越来越多。这些监管措施的目的都是减少投资者面对的风险,可是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以风险来换取收益,这种监管必将令整个行业逐步走向消亡。

未来即使是挂着P2P名称的机构,基本也会转向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经营方式。也许类似借贷宝这样的纯P2P机构,只做平台,没有资金池,还能继续维持。但是当高利贷者纷纷盯上这类平台之后,不断的丑闻产生,即使平台没有责任,也尽了努力,仍很有可能在舆论中被逐步拖下深渊。

由于行业的声誉已经完全被败坏,不建议新入行者选择这个行业进入。

 

乱弹金融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各位读者见仁见智。在笔者眼中,私募、保险、三方理财等行业,也许将是未来金融行业最有潜力的子行业,但是,发展意味着不够规范,意味着从业者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大,意味着大部分人只能成为成功者的踏脚石。而只有对自身满怀信心,不惧怕挑战,拥有足够实力的人,才能最终成为成功者。若没有这样的特质,那银行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作为理财师,作为从业者,你自身的选择,也一样要匹配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

 

独立理财师网将继续坚持在群内进行理财相关知识的“每日讨论”,对此感兴趣的理财师请关注我们的“独立理财师”微信公众号,进群参与讨论。

©2024  北京融益财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3096号

客服热线:13910754318 客服邮箱 :13910754318@139.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郎家园10号东郎电影创意产业园B区3楼 网站开发:壹云科技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