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观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全球IFA行业观察

全球IFA行业观察

批驳5个忽悠高净值课程的私募基金类产品的常用言论

   

不论是信托公司还是券商都冲入了二级市场基金的配置领域。尤其是原来财富管理行业的卖非标的销售们。好吧!各种老毛病也都出现在基金的销售领域!批驳市场上一些销售满嘴跑火车的毁人不倦的销售套话,避免被割韭菜!



批驳言论一:“高净值标配股权投资私募基金”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最近几年,特别多的明星都撸起袖子,加入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潮中。显然,股权投资比拍戏,走穴更有翻云覆雨的魅力。与其说是明星们对自己的智商和能力非常自信,不如说是他们相信这个时代,相信长期笼罩在身上的光环对粉丝的吸引力。于是,明明可以靠颜值、靠演技,偏偏还要拼才华。比如任泉、胡海泉、章子怡都纷纷成立或加入VC基金。
明星之中,谨慎点的知道自个儿缺乏专业投资知识,会选择小额跟投投资机构,一旦有一个成了,明星和项目都能名利双收。相信资本也讲感情的,会直接把钱扔给了贾跃亭,于是,最终也难免跟着窒息一把。
丈夫破产之后复出拍戏的刘涛。4年拍下30多部戏,辛苦攒下血汗钱,去了趟长江商学院学习,结果被牵进乐视生态化反的局中,在乐视投入巨款。不少人都在为她可惜,早知道把这些钱拿去买北京的房子,现在也不会血本无归。娘娘一家也在乐视上扔下不少钱,如今贾跃亭一句无力履约,明星们砸下的真金白银都打了水漂。
明星收割机——私募股权投资!凭借乐视前两年画下的大饼、媒体的造势以及妻子甘薇在娱乐圈的人脉,有媒体统计,贾跃亭前后至少圈下小几十位明星入股:媒体公开报道过的就有张艺谋、郭敬明、孙红雷、黄晓明、李小璐、刘涛、秦岚、陈赫、贾乃亮、霍思燕等人;乐视体育有11名明星入股,包括刘涛、孙红雷、贾乃亮、周迅、王宝强等人。虽然我们也不能从贾跃亭一个例子来证明,这些明星的投资眼光待考,毕竟投进乐视的除了明星,也有专业的投资机构。
 
     私募股权投资本身就不适合个体散户的操作,更别说是金融知识几乎空白的明星富豪们。也许是看到这两年赵薇等玩资本大赚一把,明星们似乎对私募股权存在误解,认为凭借自己这样的大IP,也可以找到一个来钱容易的投资渠道。殊不知,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比起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风险更大,信息更不透明,而且还不一定是高回报。职业投资人尚且要多方考证项目信息,费心控制风险,偏偏明星们艺高人胆大,钱多任性,自信可以在资本市场游刃有余。
     其他高净值人群请类比对号入座!



批驳二:这个私募量化基金产品是“高收益率、低波动风险”,现在都第N期了,规模大!这么多人的选择,没错的!

资管行业还存在着一个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形”,那就是高收益率、低波动风险、产品管理规模大,不可能同时实现。作为系列的最后一篇,我们将从规模角度来讲一讲。
 
产品一旦规模大了以后,如果在个别资产上投入的权重不够,那么盈亏对于产品的影响也就体现不出来。但是一旦投入的权重巨大,进出都有可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并且一旦股票逻辑看错,止损的难度也会增加,回撤就会非常的巨大。
 
如果说为了控制回撤,增加流动性,去配置一些类债权的资产,那么就牺牲了盈利的进攻性。另外可能一段时间基金经理策略正好契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产品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但是时间一旦久了,可能会碰上投资能力的均值回归,投资风格与市场切换跟不上,收益水平表现平平也是很正常的。
 
选择市场上,规模较大的公募基金经理进行验证
 
选择投资年限超过5年、年化投资回报率大于5%、管理规模大于70亿的公募基金经理进行研究。横坐标代表的是基金经理的年化回报率(X)、纵坐标代表是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Y)、汽包的大小代表的是基金经理的年化波动率。
 
随着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的增大,基金经理的投资回报率是呈现下滑的(谢治宇异常点,基金经理不可能三角形之一已经解释)。易方达的宋昆管理规模244亿,但年化投资回报率只有8.7%,年化波动率28.7%,富国基金的魏伟管理规模179亿,年化投资回报率是24.3%,年化波动率是25.5%。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越大,在考虑风险分散,不重压个股的情况下,收益率就会平平。
 
不可否认,某些量化策略或者CTA策略,可以同时实现高收益和低风险,但这类策略的容量绝对不会大,一般也就几百万。如果有人告诉你,它的策略非常好,容量极大,回撤又低,收益又高,那肯定是一个骗子。
 
当基金规模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高收益和低风险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量化策略和CTA策略的基金经理投资半径一般只有几百万,个别可能有上千万,超过这个范围,要实现高收益必定要承受非常大的波动。偏好成长股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半径肯定是低于偏好价值股的基金经理管理半径,因为整体来看成长股市值远低于价值股市值,一旦买入的量多了,进出更容易对价格产生影响。
在管理规模超过自己能力范围之后,基金经理可能就不得不改变投资策略,最后的收益率表现平平就非常可以理解了。

     另外,动辄募集上千亿的明星公募基金的投资者也请对号入座。

批驳三:“这个产品是一个高收益的非标替代”

      大部分没有权益销售经验的理财经理,对于一个私募产品的销售方式只有一种:“这个产品是一个高收益的非标替代”,比如分红型指数增强,比如量化中性策略. 比如雪球….
 

分红型指数增强基金



      长线投资者一般比较关注指数基金。但是,指数增强型基金属于量化类产品范畴,它要求策略组合与标的指数不能偏离太多,在保证偏离度的前提下跑赢标的指数并追求超额收益最大化,指数增强基金,从字面上看的投资策略应该是指数化投资打底,主动化管理做增强,因此任何一款指数增强基金都兼具了指数化和主动化的两个特点。


如果把指数增强基金的收益可以分拆为两部分:
一是被动复制指数部分的收益,该部分其实是承担了指数的β风险的收益;
二是在所选取的成分股基础上获得的超额收益,即阿尔法收益。
 
指数增强基金不论是通过主观选股,还是通过量化选股“增强来源”最直接的都是:择时择股,选股能力是核心。
择时:根据指数涨跌情况以调整仓位
择股:从指数成分股从选出具有阿尔法收益的个股,选股是指数增强策略收益的最大贡献者。
 
实际上其实指数增强基金,有一个标准80%的仓位必须从指数成分股里面筛选,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主动型基金。
大盘的涨跌是不间断反馈在投资人的资产涨跌上的。这哪里是高收益的非标替代的产品?分明是一个高风险的主动管理型还和大盘高度相关性的净值类产品。
 

量化中性策略基金

      理论上讲优质的量化中性产品在不同的牛熊市场环境中均能获得稳健的正收益。
 
  第一,量化中性策略追求绝对收益,在持有一组量化选股的股票多头时,通过对冲工具对冲掉市场风险,赚取选股组合带来的Alpha。
 
  因此,量化中性策略与指数收益率的相关性低,产品净值的波动性也相对较低,优质的量化中性对冲产品都能获取相对稳健的正收益无论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
 
  第二,量化中性策略主要通过利用自身的各种技术优势捕捉市场套利机会来赚钱。
 
  套利机会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对市场非有效性的套利:例如,市场利好消息出来以后,投资者往往过度反应,股价涨幅远远超过理性的范围,可以适时选择做空进行套利。
 
  二是对市场交易行为的套利:例如,某些机构或者游资下单有明显的规律,可以让量化策略从中获利。
 
  三是信息传导的速度套利:例如,新的信息进入市场以后,会对市场产生冲击。某些信息对市场的影响方向是确定的,那么谁反应更快,抢在别人之前下单,谁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在实际的市场上运作的情况是:
这种策略适合在容量较大且情绪稳定的市场。
如果某一板块异军突起或权重类急拉这样容易使一揽子股票的表现在短期内不如指数。
另一方面,极度疯狂的市场会导致股指期货升水,从而对产品表现造成一定的浮亏。

所以,会有如下的情况发生。
 image.png


雪球的问题更严重

 
     雪球收益率明显比银行理财和债基高一截,但据说安全系数又很高,而且能在低迷震荡市持续赚钱的雪球,就开始火起来了。
     接下来,我们详细的讲解一下雪球式结构期权。
我们先介绍两个名词:“敲出”和“敲入”。
它们指的是标的资产价格在特定时间内穿越某一水平。
举个例子,对于某挂钩标的为中证500指数(000905.SH)的产品为例:
其“敲出”观察为:
每月固定交易日(第3个月起开始观察,共10次)观察:是否高于标的期初价格的100%
其“敲入”观察为:
每个交易日进行观察,是否跌破期初价格的80%
运作期内,如果发生了“敲出”的情况,本期产品结束,客户获得一个固定的正收益;运作期内,如果从未发生“敲入”的情况,本期结束后,客户同样获得一个固定的正收益;
运作期内,如果发生了“敲入”的情况,也就是跌破期初价格的80%,且之后的敲出观察均未突破期初价格(即未发生”敲出“的情况)。那么,在产品到期后,客户将承担一定的亏损,该亏损的金额对应运作期内实际的指数亏损。
打个比方,这个“敲入”有点像彩票中奖,从产品开始运作的第3个月起开始观察,共有10次彩票揭晓的机会,一旦得奖,将立即兑现一定的固定收益;
这个“敲入”呢,就有点像安全气囊,只要不“戳破”,就能稳稳的获得这个固定收益,一旦被“戳破“,也不用紧张,只要之后对应标的(中证500指数)又涨回到期初的水平,还是可以获得本期的固定收益,但如果没涨回来,客户就要承受这一运作时间段内指数下跌带来的损失。
简单总结一下雪球结构的优点就是:在一定程度下跌安全保护的情况下,争取获得高固定票息收益
 
好了,那么。本质上是这压根不是投资,而是对赌。
敲入值设得越低(跌惨了),意味着发生概率越低,投资者输钱概率越低,自然约定收益率也越低。
但如果收益率设太低,就没吸引力了。
所以约定收益率,一般最少8%。
只给6%呢?
我还不如买债基呢……
但也不可能设太高,吸引力是有了,券商很可能亏钱。
对券商来说,通过给投资者支付期权费(约定收益率),保证标的出现过大跌幅时,所有损失都由投资者买单。
比如敲出设置为75%,意味着一个100万的基金,券商钱有75万,投资者买雪球的钱有25万,要亏也是先把这25万亏光。
也就是说,亏大钱的时候,雪球类似于信托中的劣后级(亏最多),但赚大钱的时候,券商则成了劣后级(赚最多)……
如果出现单边上涨,则第一时间以很小代价,提前结束产品,市场继续上涨的收益,全自己吃进。
过去一两年,市场整体向上,所以这类产品大多在2-4个月里就会敲出,提前结束,投资者能赚点小钱,券商则能赚到股市上涨的大钱。
如果一直在敲入敲出区间内震荡,只要波动够大,现货+看跌期权的收益性对冲策略,就能持续赚钱。
这三种情况,券商都OK,无非赚多赚少。
只有一种情况,券商会亏——
既无法敲入,也无法敲出,且波幅很小。
比如连续一年,大盘都在3300-3500点之间窄幅震荡。
交易也是有成本的,太小波动很难操作,却要支付利息,券商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那对投资者来说呢?
无论是持续大涨、先跌后涨、还是敲入敲出区间内来回震荡(不管波动大小),基本都能赚到约定年化回报。
只有出现跌幅较大,触发敲入,最后还没涨回来,那亏多少都自己吃进,替券商背锅。
     好了,那么。本质上是这压根不是投资,而是对赌。 

普通投资者没有必要在一个不懂的衍生品市场上去干收益有限,风险无限,对赌获胜概率低的事情。


批驳四:“这个信托公司转型搞得TOF私募类信托,新创新兼有信托和FOF的双重优势”

      资管新规发布后,TOF这一大类资产配置产品成为多家信托公司力推的方向。
      所谓TOF信托,即基金中的信托,或称组合基金信托产品,委托人将资金交付到信托公司的TOF信托上,再投资到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债券和股市等。
去年以来,信托业在“去通道”的监管压力下加快了转型步伐,通道与多层嵌套业务被不断清理与压缩。
      TOF本质上是一种大类资产配置策略,被部分信托公司用于资产管理业务转型。
对信托而言,非标业务增长空间收窄,银信合作投向非标的空间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后并不乐观,TOF产品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暂时举措,还是新的财富管理方向,值得观察。
      拆解TOF信托
      信托TOF产品早已有之,是证券类信托的一种。
在证券投资信托中,TOF的普遍操作模式为由信托公司要约募资成立母信托,由母信托产品选择已成立的阳光私募信托计划进行投资配置,形成一个母信托产品投资多个子信托的信托组合。
TOF本质上是基于信托架构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
TOF优势在哪里?
信托通过TOF进行大类资产配置,优劣势如何?
在资管新规发布后,理财子公司、信托、公募基金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投资风格、主要客群各有侧重,在市场化竞争的同时,三者各有所长。
信托公司实际上没有专属的金融业务领域,投资范围监管相对宽泛。如银行理财不能直投股市和未上市公司股权,不过理财子公司已经放开投资权益市场。保险资金限制投资商品期货、公募基金限制投资衍生品等。
其他资管牌照中,证券期货资管细则规定,将“双20%”比例改为“双25%”比例限制:一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同一资产的资金,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25%;同一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的全部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同一资产的资金,不得超过该项资产规模的25%。这导致证券期货资管不能定制单一子基金。
不过,根据监管规定,信托公司开展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可根据各类证券投资品种的流动性差异设置不同的投资比例限制,但单个信托产品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股票最高不得超过该信托产品资产净值的20%。
另外,金融机构应当控制资产管理产品所投资资产的集中度,同一金融机构全部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30%。
部分信托公司从事TOF类产品,有利于分散风险,满足客户稳健投资需求。但是私募产品都有合格投资者要求,信托在大类资产配置领域,相较于券商,尚缺乏坚实的投研基础和关于私募基金的丰富数据库,想做大或者持续获得较好的投资业绩并不容易。
过去,信托公司的客户是“储户”,信托公司的理财经理是“非标报价员”,你给客户供应的是持续不断的非标产品,客户接了报价之后期待的是“稳稳的兑付”,至于你有没有投研能力,权益产品线搭得怎么样,客户根本不关心也不在乎,信托公司要淡化客户心智中的“非标”烙印,需要方向性的引导,更需要体系性的洗脑。
大部分在谋求标品转型的信托公司,其实都是按照拓展非标业务的思路在跑马圈地,拿着私募50,历年金牛奖的名单一个一个跑过去,秉承民法典里都没有的“先占取得”制度,管它市场风格适配与否,管它金牛奖是买的还是实至名归...
拿回来给风控审,反正我不懂风控也不太懂,拿回来给财富卖,反正财富能卖我就有收入,还不用承担信用风险和兑付压力,这业务可比非标好干多了。
而金牛奖这东西,跟信托公司熟悉的地产百强榜一样,真的强肯定能进榜,能进榜的不一定真的强。用大金链子的话说,很屌的基金经理一般大概率都拿过金牛奖,但是拿了金牛奖的不一定都很屌,还是存在一部分滥竽充数或者昙花一现的。
 
大部分转型中的信托公司,都是券商帮助搞这些二级市场的私募项目。
 
首先,信托公司不懂权益,风控评审只会看非标,不会炒股票,运营能力和系统配置大概落后券商10年,资产端做过权益的人如果没有在2015年的大牛市发财跑路,要么在第一轮打新、定增、新三板和港股的浪潮中被市场教育了,要么在2016年的熔断和2018年的贸易战中被市场干掉了,撑不到标品转型的2.0阶段。
券商最喜欢给信托公司推荐的管理人类型
按顺序排列:
量化多头(换手越高越好)-股票多头(持仓越分散,交易越频繁越好,最好还做一些股指对冲)-CTA(一定要搭售一部分中性或者指数增强)。 

     另外,一些券商们的FOF类资管计划请对号入座。
 
   那些满仓五支票,一年换手一倍的价值投资者们,麻烦旁边让一让,不要挡在交易机房门口,影响券商赚佣金。
 

批驳五:“这个是券商搞得FOF,几乎把明星头部基金都囊括了,全明星阵容”

大部分你能买到的fof都是火锅店蔬菜拼盘式的营销型产品,什么头牛、白马、全明星,给你几个看似顶流的多头,再叠加几个看似头部的量化(本质还是量化多头),
 
这类fof本质是对管理人流量的二次变现,管理人赚规模的钱,券商赚经纪的钱,渠道赚代销的钱,客户呢?客户不赚钱。
 
那些真正能让客户赚钱的好fof,底层管理人你听过的不会超过三个,单个管理人规模超过100亿的不会超过三个,部分策略额度是如此稀缺以至于投完就封盘或只对特定投资人开放,大部分规模都被机构自营投掉了,在零售线上不会持续供应。
简单说,买不到,如果买得到,有多少买多少。

    除了名头响亮好营销之外,底层管理人既不分散,也不低相关,净值都是回测跑出来的,参考意义非常有限。

    另外,一些财富管理公司搞得母基金请对号类比入座。


©2024  北京融益财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3096号

客服热线:13910754318 客服邮箱 :13910754318@139.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郎家园10号东郎电影创意产业园B区3楼 网站开发:壹云科技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