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观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保全和传承

保全和传承

穷人为什么越来越穷?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


新闻: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法、美3学者共同获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班纳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杜芙若,以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雷默,获得今年经济学奖。(网络图片)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Nobel Prize in economics)今天(10月14)日揭晓,颁给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法国经济学家杜芙若(Esther Duflo)和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克雷默(Michael Kremer)。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班纳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杜芙若,以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雷默,获得今年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对减轻全球贫困之实验方法做出贡献,他们的研究正帮助全球社会消除贫穷。

杜芙若是经济学奖第2位女性得主。班纳吉和杜芙若是夫妻,是第一对一同获得经济学奖的夫妻档。

58岁班纳吉于出生于印度,毕业于哈佛大学,46岁杜芙若出生于法国,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指导教授就是班纳吉。夫妻俩曾出版《穷人的经济学:如何终结贫穷?》(Poor Economics),以本书获得“罗布奖”(Gerald Loeb Awards)。

2003年,班纳吉和杜芙若共同成立“贫穷行动实验室”(J-PAL),这是一个由教授组成的研究网络,在全球5个地方设有办公室,一起使用随机控制实验来回答如何消解贫穷这个重要的问题。目的在于确保政策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借以减少贫穷。

克雷默现年54岁,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在此任教,是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青年领袖。他在1993年提出著名的经济学理论“O型环经济生产理论”,这是受到1986年美国挑战者航天飞机发射事故的启发,而该模型有助于解释人才流失和国际经济差距。


研究成果《穷人的经济学:如何终结贫穷?》说的啥?


今日报纸头条:「昨天有超过两万人死於极度贫穷!」

这不是危言耸听的报导;

至今,每年有超过八百万人因贫困而亡。

全球六十亿人口中,约有十亿人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

世界最富的三个家族拥有1,350亿美元,相当於最穷的六亿人口的全部财富。

一九三○年,在经济大恐慌之际,

伟大的经济学家凯因斯预测:「二十世纪末前,英国与其他工业国家能够终结贫穷。」

七十年後,人们证明了凯因斯的判断无误。

今日,当代经济学界的传奇人物萨克斯也大胆宣布:「赤贫可以在我们这一代终结。」

这一次,我们能否再度成功?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头一遭,我们有机会在这一个世代杜绝世界上最落後地区的赤贫现象。问题是:我们会是这麼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代吗?未来的十五年内,我们该如何才能停止贫穷陷阱的恶性循环呢?

曾被《纽约时报》及《时代杂志》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家」,并担任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特别顾问,专精於世界贫穷问题研究的学者杰佛瑞・萨克斯为以上问题,提出答案。

一九八四年,他是玻利维亚经济发展的顾问;一九八九年,他协助波兰重建家园;一九九一年,他向莫斯科提出谘议;九○年代初,他深入观察中国;一九九四年,他帮助印度政府;一九九五年起,他开始关注非洲诸国。足迹踏遍世界上超过一百多个国家,萨克斯提供政治领袖经济发展与打击贫穷的建议,造就了他在发展经济学上泰山北斗般的地位。在本书中,萨克斯解释贫穷在过去是如何克服的,同时以「临床经济学」的独特思维,提出贫穷国家与富裕世界的合作蓝图,期待我们可以在二○二五年之前,终结贫穷。

「因为贫穷、饥荒与疾病,世界某些地区正继续走下坡。教训濒死边缘的人如何做得更好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相反的,我们的使命在於帮助穷人爬上发展的阶梯,或者至少帮助他们找到自助向上爬升的垫脚石。」

--杰佛瑞.萨克斯


重要发现:穷人为什么越来越穷?



两位作者之一的班纳吉来自印度贫富悬殊严重的地区,他明白要解决贫穷问题,就必须先从穷人的生活里寻找答案。

首先,经济学家假设人们会理性地考量如何将利益极大化,并据此付诸行动,可是穷人往往不这么想。就拿最简单的吃的问题来说,那些非政府组织或西方国家运送米及其他谷物援助贫穷人口,这种援助行动建立于所谓“贫穷陷阱”的说法,即处于赤贫线以下的人,因为极度饥饿而无法有效工作赚钱,如果能够援助他们吃饱,就可以让他们自力更生。但因为基本援助而脱贫的人,之后想的往往不是解决最基本的需要。

说到“贫穷陷阱”,就不能不提S形曲线,它是以未来财富和现在财富为坐标的纵横两轴,而S形曲线靠近轴心位置的弯曲线条则代表收入最低者在工作营生增加未来财富时的困难。杜芙若和班纳吉以2008年生活在印尼村庄的男子帕克为例子,他是一名农村佣工,有三个孩子,最大的13岁孩子当建筑工人,而太太则在城市里工作。由于太穷导致营养不良,他没有气力当建筑工人,只能替其他农民打工。当油价和肥料价格上涨时,农民们都没再雇用工人,这更令帕克没有钱去填饱自己的肚子,因为太饥饿没有气力,所以连涉水捕鱼的能力都没有,然而一旦有了维持基本卡路里的食粮,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更美味的鱼鲜。

本书两位作者举了大量例子,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的贫穷受助者当得到能购买大米的援助金,他们想购买的反而是鱼和肉类这些“较为奢侈”的食物。甚至在印度乌代浦,作者说,标准穷人“如果把烟、酒与节庆的花费全部省下来,最高可以多出三成的钱来购买粮食”。

这并不是说,所谓“贫穷”,是穷人自己选择的结果,而是说贫穷问题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没错,饥饿、疾病、教育不足及基本设施匮乏导致贫穷,而贫穷又反过来助长或延续了这些问题,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但不是单靠把食物、蚊帐、药物塞给他们,或不断派出教育团队就能帮助他们脱贫,他们对待援助的态度才是关键。而在许多贫困地区,人们对物质和生活的态度并不如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想象般,自由市场发挥不了作用。“钱不花在刀口上”只是其中一例,而个中原因很多,有时是基于传统信仰,例如印度乌代浦等偏远地区,村民认为与其长途跋涉去医疗站,不如去找巫医求助,更何况这些国家的正式医院,其设施也不一定卫生可靠。

卫生比粮食更能说明穷人的心态。对穷人来说,医疗十分昂贵,然而又不能不面对,对他们来说,保健往往是很渺茫的希望。但作者提醒我们,即使富国人民或穷国的特权阶层,也同样面对“病急乱投医”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即使最先进的医疗制度,目前仍未能根治许多绝症或严重疾病。在教育方面,虽然大部分现代国家推行普及教育,但最终仍然是较有钱的人能够接受精英教育。像食物、教育、医疗、保险等对穷人来说永远是他们打工赚钱或做生意的一大障碍,很多时候往往为了赚取更多钱而牺牲一些基本需要的满足,而这些基本保障我们都认为是工作营生背后必不可少的保障。而在那些落后或发展中地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灾难往往对穷人产生莫大的伤害,加上这几年在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及对世界的影响,他们的处境就更艰困。

但是,政府援助往往助长了耗费和管理不善的现象,到头来穷人仍然没能获得帮助。目前印度有很多帮助民间农业及脱贫的小型贷款机构,但由于规模太小而往往资金不足,作者认为关键在于银行制度。另外,作者也重新审视认为穷人短视的一贯偏见。很多时候,穷人无法脱贫的原因,往往是在投资生产时遇到诸多困难,例如手头上没有足够的钱购买肥料,即使存了一点点钱,他们也会因为各种急事或意外(例如家里有人生病、有喜庆或丧事要办理,或者要招呼客人等)而把钱用在别的方面,如何自制存钱是一个更关键的问题。

本书没有过于复杂的经济理论,相反,作者以很多生动的例子向读者展示穷人是怎样生活和怎样想问题的,并告诉读者,只要银行能提供适当资助,穷人不单可以脱贫和偿还债项,他们还可以成为企业家并且实现梦想。



©2024  北京融益财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3096号

客服热线:13910754318 客服邮箱 :13910754318@139.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郎家园10号东郎电影创意产业园B区3楼 网站开发:壹云科技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