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观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保全和传承

保全和传承

工薪岁月静好?中产负重前行!富豪保全传承。 阶层固化的三个秘密(连载)之二 教育是阶层攻防的核心武器

引子


事情从美国说起。一篇文章《目睹了美国家长推娃的盛况后,我内心现在慌得一批》在微信圈中传播。大家发现原来在美国,推娃的努力简直就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了。中产们通过“虎妈”式的努力负重前行,为了让下一代能够在阶层大作战中考上名校保持或者爬升。


在美国学区房的争夺是这样的情景。


作者写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美国和中国一样,也是划片读书。学分越高,房价就越高,隔着一条马路,学区和非学区房价可能都差了几十万刀。“

于是:“风水宝地,学府大宅,坐拥藤校……脑海里瞬间回响起字正腔圆的地产广告词。”

“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一分钱没砍价,把我方签字的合同发了过去。”

结果呢?睡了一觉起来,对方的合同竟然还没发过来。我们有点慌了,赶紧去问对方中介,怎么个情况了?

对方中介为难地说:“现在有4个买家在抢这套房,已经加价5万刀了,我们昨天谈好的价格,不算数了。你们要加入竞价吗?”


在美国天才班的争夺是这样的情景。


隔壁也有一户中国人,和娃一个年级。

每次问对方家长,放学后要不要和我家娃一起玩啊?

对方家长总是笑笑推脱:不行啊,今天她要上钢琴课;不行啊,她作业还没做完;不行啊,她今天有舞蹈课;不行啊,她今天的数学题还要改正......

终于找了机会逮住人家的妈妈。对方脸上再次出现了我熟悉的那种震惊的表情:

你不知道吗?那个是数学Gifted Program天才班,连续两次考试成绩99%的孩子才能进,学习高年级数学。


在美国是饱受争议的虎妈蔡美儿才培养出来学霸。


被许多美国读者写信去骂她虐待儿童,结果7年过去了,她的两个女儿一个本科哈佛,硕士耶鲁法学院,另一个刚从哈佛艺术历史系毕业,打算继续深造。

她们不仅没有心理疾病,也没有母女反目,反而聪明开朗,热情大方,成为了两名多才多艺的学霸。


不仅是美国家庭在教育上如此投入金钱和精力。

在英国也是这样的。出自导演艾普特之手中文译文《人生七年》的纪录片。采访了14个小孩来自英国的不同阶层,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出身上层社会。

几乎49年后所有的孩子都是还在原生家庭所在的阶层中生活,唯一的亮点是在纪录片里,还有一个从小村子里考上了牛津物理学系的Nick。农家子弟Nick从牛津物理系毕业后,辗转美国,在美国著名大学担任教授。他在第二次婚姻中娶了一个身材外貌气质极佳的美国妻子。


Nick的精英晋升成长史,人生的各种转变,其实不难看出,是从其通过自身努力进入名校(英国牛津大学),才打破看似固有的阶层划分。


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家长和中国家长一样都有焦虑症,拼尽全力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弄得自己很苦,孩子也苦。最近的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情节写实。电影里有中国家长很熟悉的择校考试,不仅考孩子的智商还要考家长的水准;学区房,即使住在学区内也同样要连夜排长队拿申请表争取资格;入学培训班,孩子英语说得好?不,远远不够,还要会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希腊语……有的孩子在娘胎里已经开始接受训练。

天底下没有新鲜事,不论在阶层固化的欧美,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教育恐怕都是阶层大作战的主要战场。

大家对于教育如此重视。那么,是否上名校就可以拉平阶层的起点?让孩子不会在阶层大作战中落后呢?教育是阶层攻防的核心武器,并不是那么简单。


阶层不同,教育的内容与目的完全不同


一位教育研究者写的,名叫Jean Anyon。在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全程跟班考察了不同阶层的几个小学的四年级和五年级教学情况,然后在1980年发表了这篇经典论文,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文中的观点今天来看依然不过时。

Anyon说,哪怕是在四、五年级这个阶段,不同阶层的学生事实上就已经在为他们将来要从事的不同阶层的工作做准备了。用中国老话来说就是“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Anyon概括来讲:

底层孩子接受的教育是为了让他们以后能得到一个饭碗,所以重视规则、技术与服从。

中层的孩子接受的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沟通与表达、社会交往与组织管理。

精英阶层的教育是由私立学校来承担的,培养孩子的审美、决策、领导能力。

有个人用了一个比喻,这个人叫万维钢,是个旅美作家,他总结说:

“底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具、以找工作为目的;中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艺品,以提升个人价值为目的;上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主人翁,以欣赏、选择和改变周围世界为目的。”

在美国这些年接触到各个阶层的人,确实能感受到阶层之间的鸿沟:社会底层的人关注眼前的活计与下个月的账单,闲暇时用简单的娱乐打发时光。中层的人总是有种“让自己更优秀”的动力,工作和闲暇都喜欢做些能“提升自己”的事。上层的人往往气定神闲,关注的也是更大的图景。


阶层之间的区别,不只是钱与地位,更多的是思维方式、认知结构、个人气质、世界格局上的天差地别。这是从小接受的教育跟生活圈子决定的。

  

阶层固化,但是通过在教育上的努力,永远有向上突破阶层的机会


现在,大家还有一个抱怨是“阶层固化”。如果教育不能改变命运的话,那我们阶层是不是固化了?这事得这么看:向上的通道必然艰辛,向下的大门永远打开。

实际上,中产阶层的孩子是最辛苦的。因为:你的孩子需要具备一技之长(接受技能教育),否则没有立足之地。同时,所有你认为的精英阶层需要具备的技能,需要在在他这一代人中补齐。同时,因为向上的通道太窄了,而教育也不会是轻松的,只会更辛苦。要知道,向上的路注定是艰难的,而向下的大门永远敞开,不辛苦就会面临阶层下滑。

教育资源永远是不够的。今天整体的中国教育水平进步非常快,比30年前从资源、经费各方面都有十倍的提升。但是清华还是招那么多人,所以永远有人上最好的学校,有人上最差的学校。所以不用纠结自己是否进入了最好的学校,重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断的努力。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美国故事。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小镇中学,有两个学生,一个是“高富帅”,另一个是“屌丝”。“高富帅”一直很努力,毕业以后就进入大学读新闻系,后来在新闻界很有名,还得了普利策奖。1945年,他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白宫新闻署署长,可以说很成功了。

而另外那个“屌丝”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因为家里穷他没有读大学,之后换了很多次工作,感情也很坎坷,但他坚持半工半读。后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就去参战了。因为比较勇敢,被选去炮兵学院进修。出来以后,一战结束了,他丢了工作,退役回家,开了一个小店,结果还关门破产了。可以说运气真的很差。

但是,重点来了!他一直在坚持读书。不畏惧年龄已经很大,依然学习!考大学,考律师!

退役后他在大学里又学了法律,就在当地谋求了一份公职,也不是什么高职位,那时候他已经快40岁了。到50多快要退休的时候,他才刚坐稳了自己的职位。那时候当地一个众议员退下来了,要补选一个众议员,他就代表民主党参选了,从此就从政了,众议员后来又选上了参议员。

1944年,罗斯福决定第四次参选总统,他知道自己活不过4年,副总统必定是自然上位就成为总统了,当时最适合跟罗斯福一块竞选的人是当时的副总统华莱士,但华莱士是一个倾共产主义的人,和苏联的关系走的太近了。所以,华莱士就被排除了。

由于“屌丝”一直很谦卑,口碑比较好,他被选中当了副总统,连他自己都很意外。1945年,罗斯福果不其然去世,他晋升为总统。

他就是杜鲁门。而那位“高富帅” 平步青云其实都是他在提拔。

结论,努力者比来自富贵阶层者更有成就,虽然他的起点更低。


敬请期待工薪岁月静好?中产负重前行!富豪保全传承。阶层固化的三个秘密(连载)之三 财富管理的终极目标是阶层攀升。




©2024  北京融益财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3096号

客服热线:13910754318 客服邮箱 :13910754318@139.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郎家园10号东郎电影创意产业园B区3楼 网站开发:壹云科技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