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优质的师资、先进的硬件以及最为重要的——历史传承。前两个条件容易满足,有钱就可以办到。但历史传承,则一定需要无数个年头。因为传承就意味着优良校风的养成,意味着优秀校友的接力,意味着社会口碑的建立。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
疯狂的学区房
北京,2017年2月下旬的一天,一位买家正准备以1000万元买走一套39平方米的1室1厅学区房。然而5小时后,这套房子被另一位出价1200万元的买家拿下。
这是北京“3·17新政”出台前,发生在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某房屋中介的一幕。
“西城区皇城根小学的学区房最高到达过19万元每平方米。”中介人员李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那时候的学区房能用疯狂来形容,只要房源挂出去,就立马会有买家来加价购买。”
新政前更多令人咋舌的“学区房”成交单价纪录产生于学区中的胡同平房。很多老旧的平房仍然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样貌,更有甚者,有的房子只是几根柱子撑着半面墙,却因为能够带来入学指标而达到每平方米20万元的高价,而且还需支付全款。
2016年,西城区和海淀区对辖内集体户口规定:集体户口入学将不按划片进行,由学区统一安排入学,也就是集体户不实行划片登记入学,而是在本学区学位有余的前提下,在学区内派位入学;学区学位不足的在全区派位入学。
这一政策无疑加剧了家长的焦虑,想让子女赢在起跑线上,就要花大价钱购置学区房,尽管是天价。
很多购房者的心态是:买学区房既是给孩子教育做投资,又是经济上的投资。在拿到好学区的同时,最起码房子得能跑赢通胀吧。
我爱我家研究表明,“3·17新政”前一年(2016年3月18日~2017年3月17日)里,北京全市二手住宅共网签254916套,是近几年不可企及的高度。
然而,从2017年3月17日到26日短短10天时间,北京市一共出台了大大小小20多条政策,从供应、需求、市场规范、房产交易、信贷政策等纬度调控房市。从北京市住建委的监管也能一窥对炒作学区房的高压态度。
“3·17新政”后的3月22日,北京11家中介机构因为违规代理“天价学区房”而被责令关停;3月23日,约谈10家中介机构不得参与炒房,包括炒作天价房、学区房;接下来的4月又密集约谈平台网站和查处中介。
“2018年市场也不太好,我只成交了17套学区房,不过已经是这个地区的销冠了。”房产中介李晶无奈中带着些许自豪。
二十年前,北京的家长挤破头,把孩子往老城区的名校送;今天,北京家长仍是这么做;二十年后,名校又有了更多的积累。如果你是家长,如果你有条件,你会把孩子往哪里送?
中国的学位房,多位于老城区,因为历史和文化原因,房子状况并不是特别理想,只是因为中国家长“生活为教育让路”的观念,才使得即便是破破烂烂的学位房,也不愁没有买家。在中国,读名校,必须在附近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租是不行的。
美国也炒学区房
在美国,优质的学区房,依然供不应求,程度甚至比中国更严重。好莱坞曾经拍过一部电影,名字叫Palo Alto。美国旧金山湾区有一个著名的富人区,Palo Alto。它毗邻斯坦福大学,是非常非常好的学区。这里的房子价格动辄千万美金,最破最差的房子也不会低于200万美元。虽然贵了点,但和国内不少城市的房子相比,性价比还是不错的。当然,这种千万美金级别的美国学区房还是离普通中国老百姓十分遥远,这种所谓的“性价比”也只是针对那些能买得起五道口学区房的家长而言。
不少华人就在Palo Alto买了房子,这里甚至被戏称为“大奶村”,就是老公在国内打拼,老婆带着孩子在美国读书。
就连亿万富翁对学区房也不具免疫力。前几年,中国的超级富豪潘石屹就花了2千万美元,在纽约中央公园旁边买了一所学区房。潘石屹的儿子早已成人,他买房子应该不是为了给子女,也许是从增值的角度考虑。
但美国有一点好,美国的学区制度要求家庭在学区拥有居住资格即可,你可以选择是在学区内买房,也可以选择租房。
另外,美国的学区分布较为均匀,教育资源相对平均。中国的学位房一般都位于老城区,什么原因,自己体会。
衣食住行四大需求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穿衣、吃饭、出行相信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唯有“居住条件”这一项,存在很多变数。
学区房折射的心态是争夺未来
住在哪里、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和什么样的人为邻、社会治安状况如何,这些因素都极大影响生活品质。而房子周围有什么样的学校,则很大程度影响孩子的未来前途。
成长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视野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志向和追求。贫民窟里能走出百万富翁,但那是电影。即使是电影,也不是经常能见到的题材。至于贫民窟里走出的艺术家、科学家,就更是凤毛麟角。很少人能在恶劣的环境里,排除干扰,走向卓越。这就是为什么孟母要三迁的原因。
望子成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女的教育和前途殚精竭虑,这种天性一天不灭,学位房就永远都有市场。